新闻信息

INFORMATION

烈士王荣发的亲属找到了

发布时间:【2013年8月28日

  《爱心大搜索 让遂宁志愿军烈士“回家”》后续

烈士王荣发的亲属找到了

烈士兄弟含泪说:想亲眼看看哥哥长眠之地

本报讯 (记者 杜林德) 近期,遂宁日报、遂宁晚刊刊发的《爱心大搜索 让遂宁志愿军烈士“回家”》连续报道,持续引发读者关注,并掀起为志愿军烈士寻亲的爱心接力行动。在寻找到射洪籍烈士罗树棠老家后,第二位烈士寻亲活动也获得成功:8月26日晚上6点多,在相关部门的倾力支持、读者网友的强力协助下,本报寻亲组几经周折,终于在蓬溪县蓬南镇青村8组,见到了志愿军烈士王荣发的四弟王荣双及其家人。

  全城寻访:一路太多波折太多感悟

当天下午3时许,本报寻亲组与市烈士陵园所长周晓钟一行,按既定路线从遂宁出发前往蓬溪县蓬南镇青村8组(原蓬南镇东升乡青家沟)。

经过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,寻亲组来到了蓬南镇。虽然在去青村之前,本报记者通过电话详细了解了相关线路,但当车子行至蓬南镇时,导航上显示去青村还有20多公里的乡村小道,这与记者了解的线路差异较大,寻亲人员便向当地群众求助:“大爷,请问去青村怎么走?就是原来东升乡那个青村。”当地群众对此似乎并不太熟悉:“哪里有东升乡嘛,早就拆了……这么去还有几十公里才到东升乡,你说是不是青家沟哦,走错了!”

由于蓬南镇街道的变化较大,导航线路图与实际相差甚远,导航似乎将寻亲人员带进了“迷宫”。无奈之际,本报记者只有向当地政府求助,好在蓬南镇党政办主任王荣洪,得知记者意图后,亲自给寻亲人员带路,前往王荣双的家中。

在寻找王荣发烈士的过程中,寻亲人员遭遇的波折不止于此。从本月中旬,记者得知王荣发烈士亲属的线索后,在长达10多天的查访中,先后得到了市、县、镇各级多个相关部门和市城区多家医院,以及不少读者、网友的鼎力支持,但也有个别人对记者“打扰”颇有微词。

  含泪讲述:我是大哥背着长大的

当天晚上6点多,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帮助下,本报寻亲组沿着乡村小路来到了蓬南镇青村8组(原蓬南镇东升乡青家沟)王荣发烈士亲四弟王荣双的家中。

“无论是父母,还是几姊妹,他们都最宠我、最爱我……现在只剩下我和幺妹了。”说到这里,坐在沙发上的王荣双便哽咽了。据介绍,王荣发烈士的父母已去世多年,一共有五兄弟和一个妹妹,王荣发排行老大。今年已经70岁的王荣双在姊妹中排行老四,现在只有他和幺妹王荣素健在。

“我是在大哥背上长大的,直到他16岁参军为止……可以说,我们几姊妹都是大哥从小带大的。”王荣双说,大哥参军走时他已经有8岁了,儿时与大哥同床而睡、同吃同住的那些日子,几十年来一直像放电影一样在他脑海中回放,“他走时就只穿了一身衣服,带着一支钢笔。到朝鲜之后,曾给家里写过一封信。在信中他说虽然条件很艰苦,但他和其他士兵一样非常勇敢。”据介绍,朝鲜战争爆发后,王荣发与全国不少年轻人一样,响应国家号召抗美援朝、保家卫国。王荣发征得父母意见之后,独自一人前往遂宁报名参加志愿军。王荣发在朝鲜战场牺牲后,1953年他们收到了哥哥的遗物:两双胶鞋、三根毛巾和参军时从家中带走的一支钢笔。

  最大心愿:亲眼看看哥哥长眠之地

  “现在都这把年纪了,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,都不需要我们操心……唯有一个心愿,就是想去看看我大哥的墓碑,看看他现在到底怎么样了?”在长达1个多小时的交谈中,王荣双多次表达了自己隐藏在内心的愿望。

随后,王荣双的妻子及其女儿,又将寻亲人员带到王荣发曾经居住、生活的地方,“这些房子都垮了,我们也搬迁了。但这里还有一些石柱,仍清晰可见。”王荣双的妻子说,以前一大家人都住在一起,整个四合院内住了100多人。现在仅剩下王荣双和出嫁到南充市嘉陵区的妹妹王荣素健在。由于年岁已高、路途遥远,兄妹间聚少离多。“现在父亲患了脑梗阻,就更加思念我的伯伯。去年过年的时候他还给我们说,他想去看看伯伯的坟墓,看伯伯安葬在哪里?”王荣双的大女儿王美艳说,他们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,也多次通过网络和熟人查找,但因地址变迁、信息不全等原因,一直未能成行。这次报社寻亲活动也许能够了却他这个心愿了。

如您有相关线索,请第一时间联系《遂宁日报》,可拨打本报党报热线(0825)2323456、13982548844、13778704052,或私信遂宁日报报业集团官方微博(新浪、腾讯)“@在遂宁”。如有其他烈士的相关线索,也可到腾讯大成网、腾讯微博#川籍志愿军回家#的话题下,详细询问成都市档案局。

■三名遂宁籍志愿军烈士基本资料如下:

范伟超 四川省 遂宁 五二一部三排

王永发 四川省 蓬溪县蓬南区 高射炮9中队1小队

王华暄 四川省 小蓬治县 203部队汽车队(市烈士陵园周主任提供)

(新闻来源:遂宁日报)